1. 主页 > 世界杯新浪 >

朱元璋杀了多少开国功臣,有人说杀了53个,这是数字是真的吗?

而且,其中很多人去世之时,朱元璋还没开始大肆屠戮功臣。尤其是像胡大海(追封越国公)、张德胜(追封蔡国公)、康茂才(追封蕲国公)、丁德兴(追封济国公)等人,早在朱元璋称帝前就已经故去,而承袭他们爵位的子嗣大多也没有在洪武时期受到屠戮。而活到朱元璋称帝之后的。还有很多人活到了永乐年间,比如丁武侯郭英、长兴侯耿炳文等。而在朱元璋统治期间,真正对勋贵集团大开杀戒,是在洪武二十三年(公元1390年)和洪武二十六年(公元1393年)。而在其他时间里,朱元璋并没有对勋贵集团进行所谓的“屠戮”,甚至对他们的很多行为都没有进行打压。

以洪武元年至洪武二十二年(公元1368年-1389年)为例。在这20余年的时间里,包括徐达、常遇春等,明朝开国功臣中已经有26人先后离世。其中有22人死亡的原因是“病卒”或“战死”。仅有4人属于非正常死亡,比如永嘉侯朱亮祖是被朱元璋鞭打致死,德庆侯廖永忠是被赐死,郑国公常茂(常遇春子)被流放后死亡,诚意伯刘伯温则是被胡惟庸毒害而死。所以,此时的朱元璋,与所谓的屠杀功臣毫不相干。

到了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,朱元璋颁布《昭示奸党录》后,朱元璋对开国功臣们并的态度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。他以李善长与胡惟庸勾结图谋不轨为理由,在这一年里先后杀掉9位勋贵集团成员,包括韩国公李善长、平凉侯费聚、南雄侯赵庸、临川侯胡美、宜春侯黄彬、延安侯唐胜宗、吉安侯陆仲亨、河南侯陆聚、荥阳侯郑遇春,以及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。但是,同样在这一年死去的雄武侯周武和航海侯张赫,都是“病卒”,得到了善终。

朱元璋虽然“开了杀戒”,但是除了在洪武二十三年杀掉9位开国功臣之外,不仅没有牵连其他勋贵集团的成员,甚至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都没有继续对他们进行任何的责罚。直到洪武二十五年(公元1392年),才以“胡党”之名杀掉了靖宁侯叶升。其实在这一年,还有两位开国功臣去世,只不过黔国公沐英是病死的,而江夏侯周德兴是“以罪诛”,并不是受到其他案件牵连而被处死。

真正让朱元璋背上屠杀功臣骂名的,大概是因为洪武二十六年的“蓝玉案”。在这一年,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,一口气杀掉了15位开国勋贵集团的成员。包括凉国公蓝玉、开国公常升、会宁侯张温、鹤庆侯张翼、普定侯陈桓、景川侯曹震、舳舻侯朱寿、怀远侯曹兴、全宁侯孙恪、沈阳侯察罕、西凉侯濮兴、宜宁侯曹泰、支平侯韩勋、徽先伯桑敬、东莞伯何荣。到了洪武二十七年(公元1394年),又有定远侯王弼和永平侯谢成因牵扯到“蓝玉案”而被杀。也就是说,因为“蓝玉案”在两年时间里,共有17位开国勋贵集团的成员被杀。

在“蓝玉案”期间和之后,其实还有多位明朝勋贵集团的成员去世,比如,洪武二十七年和洪武二十八年(公元1395年),颖国公傅友德和宋国公冯胜被赐死;洪武二十八年,因贪污受贿崇山侯李新被处死;洪武二十八年,病故的信国公汤和。

通过以上不同年份,明朝开国功臣死亡原因的统计。我们会发现,在朱元璋当皇帝时因“胡惟庸案”先后杀掉10位开国功臣,因为“蓝玉案”先后杀掉17位功臣,因为其他罪名杀死或赐死6位功臣,共计33人(公侯一级)。其余的功臣除了战死者外,都得到了善终,也就是“病卒”。而且,对于被杀者,我们先不讨论他们是被“冤杀”还是罪有应得。仅从数量上看,被杀的人数与其庞大的勋贵集团相比,比例并不算高。

所以朱元璋是杀了不少功臣,但是将“滥杀功臣”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,似乎有失公允。

#朱元璋#、#功臣#、#公爵#、#侯爵#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