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主页 > 2018世界杯阿根廷 >

植树节特刊:集伐木能手和栽树英雄于一身的老模范马永顺

建国初期,百废待兴。马永顺以一把斧子、一把锯轮战在东北的莽莽林海中,每年一个人完成6个人的采伐量,创造了手工伐木年产量1200立方米的全国最高纪录。新中国成立了,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,干劲十分的足。

马永顺是个善于琢磨的人,对自己用过的“元宝楂”、“月牙楂”、“对口楂”等10多种放树方法,逐个进行试验、比较,总结出一系列先进经验,他先后创造了“流水作业法”、“安全伐木法”、“四季锉锯法”等先进方法,成为全国手工采伐作业的教科书。在林区广泛推广以后,使劳动效率普遍提高35%至50%。他创建的马永顺工组一直是黑龙江省林业战线的一面红旗,高产安全伐木35年。

半个世纪以来,“英模”两个字一直陪伴着马永顺。他曾两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、人代会代表,先后16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。在当林业工人的34年里,他一共伐树3.65万棵。

但是,人类对自然的索求不是无限度的,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,还要注意保护好自然资源。因此,从建国初期的大面积砍伐,到70年代末的补栽补种,体现了我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深度上。在国家号召大家要绿化环境,建设美好家园之后,马永顺就立志要把自己过去采伐的3.65万棵树给木补上,从此踏上了义务造林的新历程。

经过马永顺的不懈努力,绿色面积一年年扩展、林子里的小树苗也一年年长高。然而,一个人要义务栽这么多树,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到1982年退休时,还差8000棵树没栽。“这个欠账不还完,我死不瞑目。”他默默的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。

成天跟深山老林打交道,干得都是重体力活,所以林业工人大都能喝点酒。身高1米83的马永顺不仅饭量大,喝酒更是海量。年轻时曾经一次喝过3斤白酒。可马老的钱大多用在了植树造林上,喝酒只喝林区自己生产的“小烧”,也就一块多钱一斤。下酒菜更是简单,一个苹果、一个柿子,就能喝顿酒。退了休的马永顺为了养好身体多栽树,一狠心把酒都戒了。

1991年,已是近80高龄的马永顺估算了一下,他砍伐的树木数量还差近千棵没补栽上。他原打算用两三年时间把树栽完,但子女们怕他累坏了,于是召开家庭会议,决定全家人上山,帮他在一年内把这笔“账”还完。马永顺全家三代15口人,立即到荒山坡上营造义务林,共栽落叶松树苗1200多株,终于帮助马永顺完成了心愿。马永顺却笑着说:“‘账’是还上了,可造林不能停。只要我的身子骨不散花,就还要上山栽树。”

马永顺从1982年退休后到1999年底,坚持17年造林不止,和家人共植树5万多棵。1999年,86岁高龄的马永顺又赢得了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和“全国十大绿化标兵”称号。当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他的时候,高度评价道:“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: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,你是砍树劳模;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,你是栽树英雄,我们都要向你学习。”

他的事迹,不光是得到我们国家的认可,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肯定。1998年,他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“全球五百佳”荣誉称号,85岁高龄的马永顺亲自赶赴莫斯科参加颁奖典礼。2000年2月10日,马永顺因心脏病突发在黑龙江省铁力市去世,享年87岁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