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烈庙和武侯祠的情况错综复杂,刘备殿前的文官廊和武将廊也让人困惑不解。文臣一边由庞统领衔,下有简雍、吕凯、傅肜、费祎、董和、邓芝、陈震、蒋琬、董允、秦宓、杨洪、马良、程畿;而武将阵营的首位则由赵云担任,身后同样有十三位将领,分别是孙乾、张翼、马超、王平、姜维、黄忠、廖化、向宠、傅佥、马忠、张嶷、张南、冯习。尽管赵云是武将阵营的核心人物,他的衣着却与文臣领袖庞统相似,这让一些人怀疑赵云的身份并非武将,更有甚者根据赵云的官职和谥号推测,他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,可能相当于西汉初年的陈平。
赵云的官职涵盖了牙门将军、留营司马、翊军将军、征南将军、镇东将军以及镇军将军等多个头衔,谥号则为“顺平侯”。这一点与其他武将的谥号相比显得尤为独特,因为他们的谥号通常会包含“壮”或“刚”等字眼,而赵云的谥号却偏向温和,“顺平”二字既表扬了他的文治,也暗示了其在处理事务时的宽厚与仁德。正如大将军姜维等所议:“柔贤慈惠曰顺,执事有班曰平,克定祸乱曰平。”这些都令赵云的身份变得扑朔迷离。
然而,赵云墓碑上的铭文却为这一谜团提供了重要线索。墓碑上写道:“汉顺平侯赵云墓”,而旁边的碑文则详细注解:“汉镇东将军墓者,汉顺平侯镇东将军赵侯,讳云,字子龙,以寿终。”这份铭文为赵云是文臣还是武将的问题提供了直接的答案。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,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赵云加入刘备阵营后的历程及其所担任的职务。
展开全文
赵云与刘备的缘分开始于建安五年,那一年刘备被曹操击败,关羽被擒,张飞也因婚事暂时离开刘备。赵云从袁绍军中找到了孤身一人的刘备,并最终成为其重要的军事支柱。在刘备军中,赵云被赋予了指挥骑兵的任务,而这也是他军旅生涯中的一个亮点。值得注意的是,关羽和张飞虽然早年便是刘备的左右手,但赵云的武技,特别是在骑兵方面的才能,显然更为突出。关羽和张飞虽然勇猛,却不如赵云那般精通兵法和战术。
赵云的武功卓著,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,且在许多重要战役中扮演了关键角色。例如,长坂坡救阿斗,汉中之战中以空营计击退曹军,这些事迹无不彰显了赵云的英勇和智慧。入川之战时,赵云的功劳更是盖过了其他将领,连下两城,诸葛亮和张飞各得一郡。然而,赵云尽管立下赫赫战功,刘备始终未给他封侯,直到刘备去世,赵云才被刘禅封为永昌亭侯。
赵云的战功和官职虽然突出,但他在历史中的地位并不像曹魏的武将那样得到应有的封赏。与曹操的五子良将相比,赵云的封号显得较为寒微,刘备对他的奖赏也少得可怜。刘备去世后,诸葛亮和赵云分别被封为武乡侯和永昌亭侯,尽管这些称号依旧没有反映出他们应有的地位和贡献。
赵云的庙宇,子龙庙,又名将军庙,位于成都市大邑县银屏山下,经历了多次兴废。清朝康熙年间,知县李德跃重建了这座庙宇,乾隆、嘉庆年间进行了多次修缮,至道光、咸丰年间,庙宇进一步扩建。现如今的赵云庙已成为一座拥有三重殿宇的祠堂,庙内的塑像均为赵云的戎装形象。在昭烈庙中,赵云的雕像坐于武将的首席,谥号中的“顺平”二字更显得赵云是一位兼具文武双全的勇猛儒将。宋代之前,文武并未严格分开,因此赵云既能领兵打仗,又能负责军事官员的考核,甚至处理刘备的家务事。
通过赵云的墓碑、庙宇、塑像以及其所获得的谥号,我们可以得出明确结论:赵云不仅是蜀汉的武将,更是一位具备文治能力的全面人物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