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主页 > 2018世界杯阿根廷 >

"一丘之貉"的"貉"不读hè,“貉”究竟是什么动物?背负污名已千年,它真是害兽?还是背了锅?

一丘之貉,字面意思是“同一个山丘上的貉”,多用来比喻一群品行同样恶劣的坏人。不少人把“一丘之貉”的“貉”误读为hè,其实它的正确读音是hé(音同合)。由于这个成语带有贬义,让人不禁疑问“貉”究竟是什么动物?背负污名已千年,它真是害兽?还是背了锅?

貉,读作mò、hé或háo,是一个形声字。从豸(zhì),其古文字形像是一个长脊的野兽,由“豸”组成的字大多与爬虫类动物、野兽、神兽有关,如豺、豹、豻、豼、豾、豽、豿、狸、貂、貘、貎、貛、貆、貋、貅等;各表声。

"貉"字详解表

读音字义组词 hé

(标准读音)

1. 犬科哺乳动物,外形似狐狸,会冬眠

2. 成语"一丘之貉"中的本义

一丘之貉、貉绒、貉鼠

háo

(方言读音)

方言用语,特指貉的皮毛或个体

貉子、貉子毛

(古读音)

通"貊",指:

展开全文

1. 古代北方民族

2. 传说中的野兽

貉族、蛮貉

所以“一丘之貉”的“貉”读作hé,指的是一种外形像狐狸的哺乳动物。

“貉”真的是一种害兽吗?还是背了锅?

“貉”属于犬科、貉属动物,是现存唯一具有冬眠习性的犬科物种,活动量低,攻击性弱。从外形上看,其圆脸、短吻、蓬松尾等特征与典型犬科差异显著,反而更接近狐狸(狐属),这种趋同演化使其常被误认为鼬科或浣熊科动物。

"貉"是典型的穴居动物,偏好栖息在河谷堤岸、山麓灌丛及农田边缘地带,它是杂食动物,以鼠类、昆虫、鱼蛙(占饮食70%以上),是天然的"农田灭鼠专家"。它会爬树,也可以捕食鸟类、吃鸟蛋。

"貉"只有在栖息地被侵占导致食物短缺时,才会偷食家禽。所以它的生态贡献远大于危害,非害兽。

由于古人对狐狸深恶痛绝,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狸还被赋予了极其负面的形象。而“貉”因为形似狐狸,遭到了古人的厌恶,被归为"狐朋貉友"。而且古人因为经济利益,将它们污名化,合理化自己的猎捕行为,将它们制成珍贵的皮草。

古人还经常将“狐”、“貉”相提并论,写进诗里。如唐代诗人陆龟年的诗:“狐貉近怀珠履贵,薜萝遥羡白巾高。” 杜甫的诗:“我宽蝼蚁遭,彼免狐貉厄。” 还有陆游的诗:“世间见透浑无事,狐貉安能诧縕袍!”

貉,这个灭鼠专家,其生态价值远超偶尔的家禽损失,却因为莞莞类卿,成了古人心中的害兽,又被成语"一丘之貉"污名化千年。这个成语真正该讽刺的不是貉,而是人的偏见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